浅析低-零功率技术在未来电子战中的应用

创建时间:2024-06-14 16:23

来源:光明军事新号

“低-零功率”概念最先由美国国防部提出,主要是针对诸如俄罗斯等大国的远程传感器,帮助美军破除“灰色地带挑衅”的威胁。由于“灰色地带”冲突仅依托小规模军事力量,其强度维持在不足以引发美国及其盟国进行直接干预的程度,因此,运用低功率措施对抗敌方有源和无源传感器、低截获概率传感器和通信系统,可降低美军被反探测的概率。由此,延伸出“低-零功率”技术的概念,也就是设备工作在功率较低甚至零功率的状态,在电磁环境复杂的战场上完成对敌侦察并保存自己的任务。

基于“低-零功率”技术的作战模式

“低-零功率”技术具有力量小型化、打击精准化特点,在战场上合理运用该技术,可以达到控制冲突规模的目的。采取多基地部署的方式进行电子侦察。单基地的电子对抗设备,自身抗干扰、抗毁伤能力较弱,测向定位精度有限,而采用多基地部署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这种作战模式中,不论是无源传感器,还是低截获概率激光技术,通过采用多基地部署的方式,都可以达到探测敌方电子目标的能力。

 

采用传感器侦察的方式感知敌方阵地出现的新信号以及异常信号。这种作战模式以利用传感器感知敌方反射能为主要目的,用于感知敌方阵地上出现的新信号和异常信号。这些新信号和异常信号相对于已掌握的信号数据库而言更具实时性,对多方位掌握敌电磁信号有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电子侦察相比,使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可以更隐蔽地藏于敌方内部,可以在一线作战空间获取敌方工作参数,完成对敌方情报侦察的任务。

 

 

采取绕过敌方探测设备的方式长驱直入。在发现即摧毁的当下,可以采取“绕过”其探测设备的方式,在不被发现的前提下,完成任务。目前有两种:一是采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通过降低设备功率,降低其被发现的概率;二是采用欺骗的手段,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打通关节要道,进入敌方腹地。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是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式,通过发射装置在一固定区域发射虚假的电波,模拟己方的电子设备的工作特征,诱使敌方侦察设备开机,并将其进一步吸引至该地域,而己方采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装备,从另一地域潜入敌方腹地,完成对敌方侦查探测的目的。

低-零功率设备的特点和在未来战场的运用

运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在未来战场上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如何运用该技术,以及什么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而现如今,该技术在现代战场上的运用主要以保存自己、迷惑敌人和适当攻击为主。同时,低功率也反映出相应装备的小型化,将其组网可以使小型化装备更好地发挥出其战技术性能。此外,当今智能化时代,相应的装备自动化与自适应的特点也必不可少。所以,运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具有小型化、网络化、自动化、自适应等特点。

小型化与多功能结合,使侦测性能进一步优化

低-零功率技术的小型化运用。从降低能耗的方面来讲,未来设备的发展趋势必为小型化。事实上,小型化并不等同于低功率,只是小型化的构型对武器装备实现低功率的功能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低-零功率技术在小型化方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将小型低功率雷达大量靠前部署,以提供配备给防空力量的大型雷达更“清晰的视野”。在未来电子战中,小型化低-零功率设备的结构,降低武器装备暴露的可能性,增强了武器装备的战场存活能力。正如最新出现的100kg级小卫星配合SAR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以在低功率条件下完成成像和数据分析工作,该型装备在战场上暴露的风险小,可以应对敌方日益先进的侦察手段。

 

 

低-零功率技术的多功能运用。小型化不意味着该设备功能单一,未来战争中,组建一套集侦察、干扰、评估于一体的多功能设备便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单个低-零功率设备的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组网成为系统便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该技术的运用,会更贴近实战化,而且功能更加完善。对于低-零功率技术而言,目前相关装备已经具备了小型化和多功能的特点,将侦察、测向、干扰的功能集于一体,但操作过程复杂、组网状态不稳定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而同时做到发射和接收两种功能的平台还在进一步的测试过程中。因此,随着各方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在保证其集成多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提高其使用价值,使其在未来战场上有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

网络化与自适应结合,达到诱骗、干扰敌方目的

由于未来信息化战场透明化、作战力量编组小型化、分散化,因此在战场上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随着作战部队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如果不能将各所属力量有机融合,不仅作战力量难以最大化发挥,而且易被敌方侦察发现而遭到打击。 因此,武器装备网络化和自适应的要求变得极为迫切,只有将其有效融合,才能发挥出“1+1>2”的威力。

低-零功率技术的网络化运用。在电子战领域中,网络化不是简单的增大信号带宽以及对相应的设备组网这么简单。正如美国Cebromski曾经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的概念,该概念强调作战重心从之前的平台化转至网络化,转至一个有机的、协调的系统上。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作战概念的应用,可以使部队的作战反应速度更快,作战意图在各个指挥层级上更为清晰。事实上,低-零功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网络化条件下的各信息诸元交互的更为密切,而且不会因功率原因产生自扰、互扰的问题。而网络化也进一步提升了运用低-零功率技术设备的整体性能,通过将自身集成于网络中,每个单元都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战场信息,网络化也使得设备之间得到更紧密的协同。例如美国瑞安公司最新研制的小型空射诱饵设备,将其组网可以复制多种飞机的雷达回波,进而可以有效地欺骗对方雷达。此外,将使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网络化也为产生诸如智能化等系统提供了可能,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战斗能力。

 

 

低-零功率技术的自适应运用。自适应技术是相对传统感知技术更为先进的一种技术,今后该技术与低-零功率技术结合运用,在主动适应、目标优化调节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装备的自适应性能对于指挥中心掌握战场情况和进行作战部署至关重要,配合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存活性的低-零功率技术使用,定能使武器装备效能发挥达到最大化。比如美军的AN/PPS-4雷达,该雷达为轻型的便携式地对地多普勒脉冲雷达,该型号雷达通过采取低功率的输出方式,降低了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同时,该型号雷达采取自适应的技术,通过感知战场中的信号强度以及频率,调整自身频率,也可以通过操作手进行自动和人工扫描。当然,该技术也可以同大数据技术结合运用,进一步增强其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大数据分析加上自适应处理,工作效率会成倍提升。

自动化与捷变性结合,提升装备自身防护能力

自动化主要是相对人的参与程度而言,着重指没有人或者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主要集中在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和操作控制几个方面,以达到人的预期的过程; 而捷变性,主要是指频率捷变性技术,目前无线类的军事设备应用较多,例如在雷达防干扰、导弹防跟踪方面均有应用。捷变性的应用主要是避开不同环境下的干扰频率,进一步提升自身防护能力。

低-零功率技术的自动化应用。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步神速,由自动化交战催生出的信息化战争也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战场上元素复杂,各种武器装备和人员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对战场的监视、管理更需要自动化,否则指挥程序、战场操控将会变得十分复杂。所以,自动化必将有极大的应用空间,这其中,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低-零功率技术的设备,作战效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现代战场上想要达到全维感知的目的需要更多、更为先进的传感器。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后,其低-零功率的优势也可以进一步地发挥,进而使得设备能更好地提供保护。

 

 

低-零功率技术的捷变性应用。在电子对抗领域,捷变性要求设备可以实现功率、频率、时间的变化以及空间领域的机动,从而保证不被敌方探测并对敌方的对抗措施实施有效的规避。这其中最为普遍的当属频率捷变,即快速改变无线电频率,当然,设备的功率也可以做到“捷变”。通过在武器装备上安装低-零功率并且具有捷变性的设备,在前期由于自身功率较低,敌方探测设备发现较为困难,后期采用频率、时间或空间的捷变技术,进一步迷惑敌方的防空系统,从而达到提升装备防护能力的目的。

 

总体而言,未来电子战中竞争是激烈的,各方会不断依靠新技术提升自身实力。作为在未来战场上有极强竞争力的技术之一,低-零功率技术与新技术结合运用必将成为其发展趋势,新技术可以使其具备更为完善的能力,这其中小型化可以提升装备的自保能力,多功能使得装备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化与自适应则是低-零功率技术实现干扰敌方目的的基础能力,自动化和捷变性将是低-零功率技术日趋成熟的重要体现。 相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让低-零功率技术在未来战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声明: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