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中短期强化杀伤链优势分析
源自: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未来战争中获取杀伤链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确保基于先进战机的关键节点的规模,加强先进战机的传感器融合、网络能力等,同时结合正确有效地信息共享,以增强杀伤链的规模、作用范围、韧性以及闭合速度。在此围绕美空军构建杀伤链优势的不足,F-35A最新技术升级增强杀伤链优势以及中短期缩短杀伤链周期方法探索三个方面对美空军中短期强化杀伤链优势进行分析。
一、美空军构建杀伤链优势的不足分析
基于《世界空中力量2023》可知,截至2022年12月,F-15C/E/EX在役408架,F-16C在役数量775架,而F-35A与F-22五代机却仅373架,B-2仅18架,由此可知现阶段美空军大量使用第四代战斗机,加上这些四代机主要配备的是第三代弹药,导致其无法在高端战斗中生存,而五代机等先进战机的规模则远不足以构建杀伤链优势。
构建强大且具有弹性的杀伤链的关键在于美军空中平台与武器,尤其五代机与六代机的规模。其中,F-35A与B-21兼具隐身、传感器融合与网络功能,可作为联合杀伤节点,并能够自行闭合杀伤链,由此有助于保证杀伤链的韧性,有效利用传感器与射手,但需以数量足够为前提。因此,大量建造五代机、六代机,将是美空军弥补现有杀伤链建设不足,获取杀伤链竞争优势的首要任务。
F-35A战斗机就是美军最大规模的武器装备采购项目,未来美军F-35A的服役数量将达到近1800架。此外,美空军还计划采购100架B-21轰炸机,将二者作为中短期内美空军乃至联合部队的先进探路平台,增加杀伤链的弹性。
二、F-35A最新技术升级增强杀伤链优势分析
短期内B-21无法服役,而加大五代机的现代化升级力度,将是美空军衔接五代机与第六代战斗机,在中短期内提升杀伤链生存能力与闭合速度的重点所在。
美军在F-35升级方面不遗余力,将围绕大幅提升机载传感器性能、数据融合、电子战等能力,拓展有效载荷类型,升级发动机等70余项对F-35进行第4批次(Block4)升级。美军披露的相关细节较少,在此仅结合相关公开资料以及F-35现有传感器性能等,围绕雷达、分布式孔径系统等几个方面对F-35的升级情况进行推测梳理。
图表:F-35典型升级方向
第1架采用TR-3硬件和软件升级的F-35已经于2023年1月进行了首次试飞,美军计划于2028年部署完整的TR-3和block 4能力后实现全面作战能力。
综合而言,美空军围绕提升F-35航程、传感器融合能力与网络功能等所开展的升级,一方面将加强F-35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其所分配的目标独立闭合杀伤链的能力,进而实现更具多样化的杀伤链行动;另一方面,则将提升F-35为其他作战部队提供关键的最新战场空间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其作为联合击杀节点的作用,助力增强杀伤链韧性与弹性,乃至构建杀伤网。
三、中短期缩短杀伤链周期方法探索
(1)正确连接杀伤链中的传感器、平台与武器,提升决策速度
并非所有传感器和射击器都需要连接,若战场信息传输至不相关的地方,会导致带宽增加,并影响决策速度。因此,正确连接传感器、平台与武器,是提升决策速度的关键。
如,美军早在2020年就曾尝试利用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项目所开发的GateONE有效载荷解决F-22、F-35无法共享数据的难题。尽管测试中并未完成在F-22的IFDL与F-35的MADL之间的转换,实现两机型间的通信,但已然揭示了美空军在建立跨多平台和多域的安全双向转换数据路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增加五代机可支持的机外杀伤链的数量的研究方向。
(2)开发小型先进武器,提升打击敏捷性
美军以防止对手造成“既成事实”作为现阶段的重要战略,因此尤为关注行动速度,如大量开发更小且更为先进的武器,增加每个先进战机单次出击的目标打击数量,提升打击敏捷性。如“游隼”(Peregrine)、CUDA就是美空军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小型先进导弹。
图表:美空军典型小型先进导弹
其中:
“游隼”可能采用了高性能模块化控制系统,再结合其新型轻型机身,具备实现一定机动的可能性,尤其在最需要机动能力的飞行末段;
CUDA可能会采用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高度封闭的转向控制,通过推力矢量控制方向等,而具备一定击杀敏捷性。
综上可知,未来先进小型化导弹,将能够提升F-35等先进战机的载弹量,同时还可能基于高性能控制系统或改进固体火箭发动机,提升击杀敏捷性。在增加火力密度的前提下,小型先进导弹与先进战机的传感器融合与网络化能力等结合,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打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杀伤链周期。
声明: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